950名一線名找九宮格空間家 、1263場次文明運動,2022北國書噴鼻節本日揭幕
金秋八月,丹桂飘香!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即将如期而至。
8月18日,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召开2022南国书香节媒体见面会,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介绍了今年书香节总体情况。广州、珠海、博罗分会场相关负责同志连线介绍分会场情况,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副秘书长、组委会办公室主任、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何宝分享贤出席会议并讲话。
记者从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,本届九宮格南国书香节参展图书超1000万种,邀请名人名家950多位,举办文化活动1263场次,惠民累计折扣将超1400万元。
“三个聚焦” 主题鲜明
本届南国书香节主题鲜明突出,主要表现为“三个聚焦講座”樣子。現在她已經恢復了鎮定,有些可怕的平靜。。一是聚焦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”,在275家书店分会场和书香节线上平台同步设置“喜迎二十大主题出版物”展区和“百种优秀青少年出版物”展区,推出“追随·思想之光”系列活动,举办首届南国书香节“阅读推广奖”颁奖仪式、瑜伽場地“青春心向党奋进新时代”征文(短视频)大赛等主题活动,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。
二是聚焦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”,举办“2022大湾区·图书展”、首届“广东出版政府奖”获奖图书展、珠澳双城文学暨摄影展,举办“湾区文学的可能性”圆桌对谈,全方位展现包容多元、开放自信的湾区文化魅力。
三是聚焦“乡村振兴”,首次设立27个乡村分会场,组1對1教學织开展“版权保护进乡村”“科技科普进乡村”“书香轻骑兵下基层”“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”等活动,打通服务农村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三个首次” 更具特色
1對1教學本届南国书香节文旅融合继续深化,突出表现为“三个首次”。一是首次设立“团一大纪念馆”分会场,举办“旗展东园—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历史”展,组织“打卡学习我最红”活动,增强读者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。
二是首次设立地铁磨碟沙站分会场,搭建开放式书吧,举办小型文化讲座、非遗互动体验,将阅读意识融入市民日常出行生活。
三是首次设立特色分会场,精选一批具有建筑艺术特色的文化馆、岭南书院、文化小镇,打造特色阅读空间,助力书香浸润南粤更多角落。
文化活动“上交流”云端、“下”基层
本届南国书香节持续在文化活动上下功夫,突出表现为“三条路径”。
一是走上“云端”,依托南国书香节公众号“线上会场”,打造集直播连线、展示展销、名家讲坛、主播售书、全省联动、打卡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“云上读书节”。
二是走近“岭南”,举办本土名家作品展,邀请冯达文、黄天骥、陈平原、叶曙明、庞贝等岭南名家开展讲座和新书分享,展现岭南文化新风貌,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。
三是走下“基层”,书展期间举办996场线下活动,各地市立足本地特色,推出“最美的书”展览、莲花山夏日阅读市集、“广佛同城共读”,“红色家风家训”读书分享会、“跟着书本研读中山”文化领读、“专家带你‘读’懂红树林”讲座等活动,上下联动、各展所长,推动形成全民阅读1對1教學合力,凝聚奋进力量。
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重点介绍了2022南国书香节六大亮点:
亮点一:“典”亮新时代,千种主题好书彰显阅读力量
本届书香节以“典”亮新时代的方式,在275家书店分会场和书香节线上平小班教學台同步设置“喜迎二十大主题出版物”展区和“百种优秀青少年出版物”展区。
陈列展示“新时代 新经典”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图书、中宣部推荐的“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”主题图书、“百种优秀青少年出版物”等主题出版物上千种。
围绕年度主题,推出“追随·思想之光”系列活动:想?举办首届南国书香节“阅读推广奖”颁奖仪式,举办“青春心向党奋进新时代”征文(短视频)大赛、“强国有我”红色读书会、“诵读中国”经典诵读大赛表演赛等,唱响时代九宮格主旋律。
亮点二:
“阅”进大湾区,三大城市联展讲述“春天故事”
为加快推进岭南文化“双创”工程和对外传播工程,讲好湾区故事、广东故事,今年南国书香节打破地域文化的空间、物理隔离,在广州、深圳、珠海三个城市,设计湾区阅读地标,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串珠成链。
举办“2022大湾区·图书展”,展小樹屋示《血脉——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》《荣归——香港回归的前前后后》《中国的孩子》《湾区有段古系列丛书》等一批讲述湾区故事、展现湾区活力的精品力作;
举办首届“广东出版政府奖”获奖图书展、珠澳双城文学暨摄影展、金庸文化作品展、广东本土名家新作展、“声生不息 港乐情深——献礼香港回归25周年”黑胶展,集中展出荣获国家小班教學“五个一”工程特别奖图书、珠澳地标摄影作品、九宮格金庸手稿、香港音乐黑胶片等,为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粤港澳文化之旅。
举办“湾区城市随时代講座大潮而起——《广州传》《中山传》《潮州传》”对谈分享会、《平安批》分享会、“湾区文学的可能性”圆桌对谈;邀请冯达文、黄天骥、陈平原、叶曙明、庞贝、葛亮、王威廉等粤港澳名家开展讲座和新书分享,展现岭南文化新风貌,让更多的读者领略包容多元、开放自信的湾区文化魅力。
亮点三:
“乡”聚山水间,特色书屋驿站助力乡村振兴
为切实呼应時租空間群众需求,推动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,今年南国书香节依托农家书屋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文化驿站等,首次设立27个乡村分会场,把“送文化”和“种文化”有机融合,打造乡村振兴的“文化粮仓”。
围绕“书香伴稻香”主题,组织开展“版权保护聚會进乡村”,“科技科普进乡村”,“书香轻骑兵下基层”,“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時租會議”活动、“我当书著女兒,身體緊繃的問道。屋小管家”,“书香校园”捐书进乡村活动;将“岭南流动书香车”开进乡村,以送书下乡、好书展销等形式,打通服务农村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亮点四:
“云”上读书节,多样文化活动共赴书香之约
今年南国书香节对线上平台展开全新设计,依托南国书香节公众号“线上会场”,打造集直播连线、展示展销、名家讲坛、主播售书、全省联动、打卡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“云上读书节”。
书展期间,267场文化活动线上线下“百花齐放”。刘震云、杨克、陈启文、陈继明、林帝浣、大冰、曹雪、苑子豪、蒋述卓等名人作家,以及麦小麦等主播达人,通过直播间、玻璃书房等形式与读者“云上”面对面,畅谈创作灵感和阅读乐趣;
广东人民出版社、花城出版社、广东新世纪出版社、广东省地图出版社等社长线上荐书,揭秘图书出版背后的故事;中信出版集团、接力出版社交流、北京磨铁图书公司等出版单位全天候、多场次开展直播售书活动,通过“线上直播引流、线下引导消费”模式,形成“全民阅读 全天开播”的书香盛会。
线下活动与個人空間线上活动交相辉映。据统计,全省共举办996场线下活动,覆盖人群超5000万人。除图书展销,各地市更是根据当地文化特点,纷纷推出特色文化展,邀请本土名家学者开展現在我是裴家的兒媳婦,我應該” 都學會了做家務,不然我也得學做家務教學場地了。怎麼好好服侍婆婆和老公呢?你們兩個不僅幫讲座、分享,为“书香蓝”增添不一样的文化底色。
亮点五:
“惠”及千万家,全民阅读福利释放经济活力
今年书香节惠民活动再升级。书展期间,全省分会场超30万种图书全场八折优惠,每晚“书香之夜”限时7折优惠;在“通读在线”小程序发放约30万元电子优惠券,读者扫码即可领取;开展“学习强国”APP多阶梯购书优惠活會議室出租动,将读者的学习行为量化成实实在在的阅读福利;
部分地市将读者购书纳入当地文化消费补贴,如深圳六大书城叠加银行优惠享1元购书服务,东莞通过“乐购东莞”微信小程序发放960万文旅体通用消费券,中山发共享空間放381万元优惠券用于“市民选书 政府买单”等阅读活动等,让文化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,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。
举办换书节、“你选书,我买单”、“一书,一人生”易本书换书集市,在书店、公共图书馆开展换书、图书漂流、借阅等活动,进一步倡导绿色阅读、健康阅读理念;
向兴宁、博罗、开平等中小学校捐赠“新课程阅读”教材400套码洋超15万元;举办盲人阅览体验活动等;举办残疾人公益读书会、发动社会各界向特殊儿童捐赠图书,让阅读福利覆盖更多人群。
亮点六:
“齐”赴新征程,全省上下联动 奋进书香中国
为进一步扩大阅读“书”适圈、推动文旅融合,今年南国书香节首次设立“团一大纪念馆”分会场,设立地铁“磨碟沙”分会场,在城际地铁站厅搭建开放式书吧,精选一批具有建筑艺术特色的文化馆、岭南书院、文化小镇、剧院作为特色分会场,打造特色阅读空间,助力书香浸润南粤更多角落。
各地市分会场以“一市一品牌、一地一特色”模式,积极策划富有地域特色的全民阅读活动。
广州分会场举办“最美的书”展览、“城市微旅行,品读广州故事”系列活动;
深圳分会场举办“深圳晚八点”书友会、莲花山夏日阅读市集;
珠海分会场举办“珠澳共读”活动;汕头分会场举办“侨批的前世与今生”专题活动;
佛山分会场举办“广佛同城共读”活动;
韶关分会场举办“风度沙龙”阅读活动;
河源分会场举办“优阅故事会”;
梅州分会场举办“红色家风家训”读书分享会;
惠州分会场举办“童声诵读新时代 携手奋进新征程”朗读;
汕尾分会场举办“阅读大讲堂”;
东莞分会场举办“2022新时代乡村阅講座读盛典”;
中山分会场举办“跟着书本研读中山”文化领读;
家教場地江门分会场举办“盛夏书约”活訪談动;阳江分会场举办读书沙龙分享会;
湛江分会场举办‘专家带你“读”懂红树林’讲座;
茂名分会场举办“最美读书人”摄影大赛;
肇庆分会场举办“学习总书记讲话 奋进新时代征程”广东省党团课大赛;
清远分会场举办“读史用志”文化分享活动;
潮州分会场举办“读书百花台”“古城文化街”主题活动;
揭阳分会场举办本土诗人手稿展;
云浮分会场举办“阅读唱响未来”活动。全省上下联动、各展所時租空間长,推动形成全民阅读合力,为建设书香岭南、书香教學中国凝聚奋进力量。
文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:吴波
图/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 :吴波
通讯员:南豆
發佈留言